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贵州省中小企业数据管理平台

访问量: 4783472

“十九大精神”学习小课堂——创新驱动为制造强国建设装上引擎

发布时间: 2018-05-04 13:27:19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党的十九大进行了系统部署,不仅再次强调创新发展理念的首要地位,明确了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五个强国”建设以及打造数字中国、智慧社会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具体目标,还在任务部署上重点强调了6个方面:更加突出基础研究、战略支撑、战略科技力量、企业主体和成果转化、创新环境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苗圩就“以更大力度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制造强国建设装上创新引擎”进行了解读。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技术创新的主战场,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领域。新工业革命与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形成历史性交汇,我们必须把握变革趋势和时间窗口,做好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努力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

  我国在2010年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十八大以来,围绕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与主要工业发达国家水平和制造强国建设目标相比,多数领域在技术创新、质量品牌、环境友好等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结构性供需失衡问题日益凸显。

  创新是国家振兴之源、强盛之基。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就是要以更大力度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按照系统创新链思想,完善普惠性支持政策,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需求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要实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聚焦战略性、引领性、重大基础共性需求,建成一批高水平制造业创新中心。要加快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力度,培育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要实施工业强基工程,构建体系化、长效化推进机制,突破重点领域发展的基础瓶颈。

采取六大措施推动创新成果产业化:一是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打造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协同创新载体。二是开展试点示范,推动产业新技术转化应用。三是夯实产业技术基础,支撑和服务科技创新成果工程化。四是实施重大专项,促进科技与产业发展结合。五是促进军民技术融合转化,服务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六是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