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贵州省中小企业数据管理平台

访问量: 4779462

志愿服务 | “专精特新”小巨人系列访谈之从厨房到太空

发布时间: 2021-05-31 16:05:09        



5月28日,贵州群建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兼董事长、遵义群建塑胶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母庚礼,走进《贵商论道》直播间谈谈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十研究院下属的群建精密和群建塑胶为何能在军品、民品领域都大显身手?“科技强军 航天报国”的企业使命会迸发出怎样的能量?贵州制造如何以小产品赢得大市场?



企业简介


贵州群建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遵义群建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工信部贵州领军人才六期班学员企业


贵州群建精密机械有限公司隶属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十研究院,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唯一的齿轮及传动产品专业制造企业。公司位于贵州省遵义市贵州航天高新技术产业园,主要从事高精度齿轮传动产品、模具注塑以及智能节水灌溉装备的开发和产业化,产品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机器人、工程机械、汽车、智慧农业等领域,是中国齿轮专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全国小模数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单位,中国模具工业协会理事单位,贵州省高新技术企业,中国齿轮行业最具创新企业50强,为我国的载人航天空间对接、探月工程做出了突出贡献。2012年公司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群建齿轮被誉为“中国飞得最高的齿轮”。



企业嘉宾


贵州群建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兼董事长、遵义群建塑胶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母庚礼



对话精选


也许很多人对遵义群建塑胶很陌生,但实际上这个企业的产品很可能就在您家里。用海尔冰箱的朋友,打开冰箱之后,里面塑胶的注塑件可能产自群建塑胶。当初海尔为什么会选择与遵义群建塑胶携手?

2000年,贵州海尔电器有限公司搬迁到贵州航天高新技术产业园(遵义园区),此前群建厂所在的厂区,注定两家企业有一段不解之缘。

说海尔选择群建可能不太恰当。海尔是知名企业,有强大的影响力和产业带动力,深知海尔对新公司发展的巨大牵引作用,是我们主动寻求合作。群建高层多次与贵州海尔集团领导沟通,表明加强合作、为之服务的意愿。借天时地利之便,对方勉强同意从具体业务配套开始,以验证企业在产品质量、成本、服务等方面的能力。当时对方是不放心国有改制企业的管理的,为此专门从青岛海尔集团本地引进了一家与海尔长期合作的民营企业,该企业豪言用半年时间将所有本土注塑配套企业赶出去。但结果事与愿违,群建塑胶用了近十年的时间巩固了自身地位,成为贵州海尔最大的模具注塑一体化配套服务企业。

群建塑胶选择为海尔服务,一方面看中其对企业产业发展的牵引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合作,向优秀企业学习,在企业文化理念,经营管理方法等诸多方面学习借鉴,以此加快推动市场化进程,提升企业竞争力。


群建塑胶把业务拓展到了农田里。这是怎么回事?

群建塑胶进入农业领域是一次机缘巧合。2008年,061基地领导在走访新疆建设兵团时,兵团领导提出新疆缺水,农业灌溉正在试用国外的智能节水灌溉系统,但成本高、可靠性差、不利于大规模应用推广,相信航天企业人才济济,有能力替代进口、解决痛点。听到消息,主动了解产品构成,核心部件电磁阀制造与企业模具注塑有较强关联,在认真分析市场需求和产业前景后下决心研制开发。从此进入了现代农业灌溉领域。

群建以核心部件入手,组织团队攻关,经过无数次试验和用户试用,不断迭代,使系统满足了用户需求。与兵团和农业院校合作,开发构建了物联管理平台、信息采集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和水利微电阀执行系统,形成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实现了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和远程通信控制管理,系统可无人值守智能运行。因创新性、实用性高纳入农业推广项目,广泛用于农田、大棚、经济作物、园林绿化、无土栽培等领域,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为国家农业现代化做了积极的努力。后期响应科工集团公司整合涉农产业发展智慧农业的号召,以群建塑胶研发团队和核心技术为主体组建了贵州航天智慧农业有限公司,成为航天十院下属企业,目前发展迅速,产业领域进一步拓展。


2021年,对群建塑胶来说意义非凡。企业成功入选国家工信部支持的第一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贵州只有10家企业入选。这次入列,对群建塑胶来说意味着什么?

首先感谢国家部委和省政府的大力支持,群建塑胶能够入选,表明公司在“专精特新”方面做了大量的实践并取得较为丰硕的成果,成功入选是对企业创新发展的肯定,更是肩负更大责任,要进一步加大创新投入力度,创造更多成果,做好示范引领,以更高质量的发展为社会、经济做贡献。


“十四五”期间,群建塑胶将力争成为模具注塑领域一体化区域品牌制造商。企业将有哪些动作?

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群建塑胶已从一个几十人的车间发展成拥有200多员工,年收入3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进入新发展阶段,将面临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不进则退,需要不断创新发展。我们将充分发挥企业在模具设计制造方面的技术优势,支撑精密注塑产业市场的拓展和产品升级;内部进一步推动管理信息化与制造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降本提质增效,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构建模具注塑领域品牌影响力,为地方经济再做新贡献。


近五年,通过战略调整,群建“军民融合”之路越走越宽,民品市场越来越稳。与此同时,军工产品的份额却越变越小。于是,回归军工专业企业被迅速提上日程。为什么做这样的调整?

2000年,在群建塑胶改制成功的基础上,成立贵州群建齿轮有限公司,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探索企业的改革发展之路。2004年争取国家政策破产重组,甩掉历史包袱,轻装上任,员工活力得到激发,企业发展逐渐趋稳。后期,更名为贵州群建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同时,制定了企业发展战略。民用产业发展进一步加速,军用产业占比下降到不足总收入的5%,成为以民用产业为主业的军工企业。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要求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有一个大的发展。在“三步走”战略构建中,提出加紧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双重历史任务,力争2020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加快推进”“加紧完成”这些关键词表明党中央加强国防建设的意志和急迫的要求。

公司党委在学习研讨后统一了思想,军工企业为国防建设服务是履行强军首责的政治担当,坚持军民融合发展,加快回归军工定位,补齐军工产业发展短板,抢抓企业升级发展的良好契机。经过一年多的市场调研和产业定位论证,制定了企业“1234”转型升级思路。


为了加速回归,企业实行的“三创新”“四路径”具体指什么?

企业要加速回归,只有想法是不够的,要有抓手。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把科技创新置于关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在企业层面,创新发展依然是必由之路,通过科技创新,努力构建关键核心技术;通过商业模式创新谋求跨越发展;通过管理创新提升综合竞争力。上周,公司申报的“高可靠长寿命精密传动齿轮系关键制造技术与应用”进入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公示。 

在实现路径方面,把“价值导向”放在首位;“精益管理”是一个组织经营的基本职能,有效统筹利用资源减少不必要低效活动,实现资源增值最大化,符合各方利益是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基础;“长短结合”即产业发展要战略战术相协调,企业生存和发展相结合,实现稳健发展;“高端集成”表明产品升级的方向,由低端向高端,由零部件向系统集成发展,提升企业价值创造力,品牌影响力。

官网编辑:刘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