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贵州省中小企业数据管理平台

访问量: 4783436

亮招牌 晒特色 展创新 实体经济“强筋健骨” ——2018全省第二次项目建设现场观...

发布时间: 2018-12-19 12:09:02        

一颗小螺丝钉就能为一个小企业带来1.5亿的产值,一罐小辣椒就能带动20万椒农致富增收,一种新型材料让国际大牌纷纷来到遵义……在2018年贵州省第二次项目建设现场观摩会现场,这样的数据让每个观摩代表都十分惊喜。

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谌贻琴率第二观摩组观摩中国辣椒物流园

10月23日,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谌贻琴率第二观摩组,继续在遵义市进行实地观摩。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听、一路比,一路议、一路评。遵义市晒出“招牌菜”、“特色菜”、“创新菜”,把招商引资的好做法、推进项目建设的好举措亮出来。代表们深入车间和厂房,在观摩中认真考察学习,打开新思路。大家纷纷感叹:收获颇丰,受益匪浅,催人奋进。

招牌菜:打造优势资源全产业链

上午9时,观摩组一行刚走进中国辣椒物流园,一股强烈的辣味迎面扑来。

“这里是全国最大的辣椒交易市场,辣椒买卖到全球。”项目负责人付陆介绍,遵义作为中国“辣椒之都”,从新辣椒上市就有十多万斤发往不同国家。<

热辣扑鼻,这里是全国最大的辣椒交易市场

中国辣椒物流园项目是一个集商贸、物流、冷链、加工、仓储等一体化的智慧园区,项目建成后可满足25万吨辣椒交易量,15万吨农产品交易量;普通仓库、冷链仓库能达到120万吨的周转量;年交易金额可达到100亿元。

一名正在给辣椒打包的工人告诉记者,他是虾子镇的农民,以前都是去外地的建筑工地打工,收入很不稳定。“现在来到自己家乡的厂里,日子过得安心了。”

在贵三红辣椒食品有限公司内智能化设备对辣椒酱进行装罐

在位于园区的贵三红辣椒食品有限公司,代表们看到了琳琅满目的辣椒制品。由项目负责人胡广分开发制作的泡辣椒、油辣椒、糟辣椒、香酥椒、辣椒面、干辣椒六大系列,一百多个单品,畅销全国。

“公司在全省20多个区县建立20万多亩生态辣椒原料基地,其中有机辣椒种植基地2500亩,是国内最大的有机辣椒种植基地。”胡广分介绍,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订单式种植,带动近20万椒农致富增收。

琳琅满目的辣椒产品,把辣产业做成了大文章

看到一个小辣椒也能带来上百亿的交易额,织金县县长潘发勇说,织金也种植了9万亩的辣椒并没有带来如此大交易额和产值,到了辣椒物流园观摩后我意识到,原因在于我们只是参与到辣椒产业链生产的初端,并未参与到产业链的中高端。未来,我们也将借鉴遵义做法,围绕优势产业进行延伸发展,提升农副产品的附加值。

特色菜:军民融合谋发展

“项目于2016年入驻新浦新区,不到2年时间,今年预计实现产值1.5亿元。”

在遵义精星航天电器生产车间,代表们看到工人们正在忙碌生产“螺丝钉”。

省委副书记、省长谌贻琴率队观摩遵义精星航天电器生产车间

别看这小小的“螺丝钉”,都是用在国家载人飞船、探月工程上的零部件,样样都有严格的技术要求。

项目负责人介绍向观摩代表们介绍到,公司作为贵州省高新技术企业,是航天电器继电器和连接器产品零部件生产基地,所生产的零部件主要用于航天、航空、兵器、船舶、核工业、电子、通讯等领域产品配套。

生产车间内,技术工人正在作业

公司于2016年10月入驻新蒲新区,总投资3.5亿元,生产厂区规划建设20万平方米,2018年上半年实现产值6000万元,全年预计实现产值1.5亿元,2020年预计实现产值3亿元。

当天,观摩代表们还来到了同样作为军民融合企业的还有贵州凯星液力传动机械有限公司。公司位于遵义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军民融合高端装备制造工业园区。<

位于遵义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军民融合高端装备制造工业园

开发区作为遵义“三线建设”主阵地,把退城进园及当成主要举措发展军民融合。“我们已规划3100亩工业用地,建设军民融合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园区,包括凯星液力在内的20余家企业已退城进园入住工业园区。”

项目负责人介绍,2018年公司已签约订单总额达3.8亿元,到2020年预计可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完成税收8000万元。

从曾经的“老三线”转身而来,军民融合成为这里最大的亮点

“小产品也有大市场、小企业也能有大作为、小选择也能有大提升、小题材也能做大文章。”贵州省委军民融合办主任李巍观摩后表示,看到遵义军民融合发展情况,更有信心,也更有决心提出军民融合的贵州方案,将贵州军民融合事业推向新高度。

创新菜:绿色发展牵手国际品牌

观摩组一行走进遵义市贵州格林杜尔新材料环保有限公司竹浆产品研发项目生产车间,便看到一派忙碌的景象,各类包装盒正在流水线上制作加工。

观摩组一行走进贵州格林杜尔新材料环保有限公司竹浆产品研发项目生产车间

“先将竹子做成竹浆,再把竹纤维制作成各类制品。”项目负责人朱华介绍说,项目利用遵义当地竹子做原材料,用竹纤维制造包装盒等产品,目前公司已为国内外知名品牌加工产品包装盒。

以竹代塑,以竹代木。公司就地取材,选用当地盛产的竹子,也是环保性突出的材料,旨在开发竹子这一极具低碳特质的绿色资源,助推生态经济化和经济生态化,走出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车间内,工人正操作机器进行生产作业

该项目于2017年1月正式投产, 2018年上半年实现产值3000万元,预计2018年可实现产值1.2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1亿元,投产后预计新增就业400人、产值3亿元、税收3000万元。

<

黔东南州州长罗强认为,项目充分利用地方优势资源,同时专注核心技术培养,做到这两点打开市场就水到渠成,与国内外知名品牌的合作也顺理成章。黔东南作为全省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市州,也将学习遵义的经验和决心,坚持生态优先,充分利用优势资源,走高质量绿色发展之路。

(来源:多彩贵州网)